我省五大经济区十四五规划发布经济总量力争突破4万亿元
四川记者9月17日从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我省五大经济区十四五规划日前发布。
这五个计划分别是33,354。
《成都平原经济区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
《川南经济区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
《川东北经济区十四五振兴发展规划》
攀西经济区十四五转型升级发展规划。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十四五发展规划》
五大经济区的十四五规划各有特色。具体看:
定位一极一地两区
成都平原经济区十四五综合发展规划发布。
003010是前几天发布的003010提出,到2025年,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总量力争突破4万亿元十三五期间,成都平原经济区GDP从十二五末的1.91万亿元增长到2.95万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60%
103010年,成都平原经济区被战略定位为一极一地两区具体而言,一极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增长极聚焦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充分发挥经济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城镇体系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高能级都市圈,培育高水平市场主体,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共同打造新型城镇化引领示范区,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和国际消费中心
一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围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挥科教资源丰富,创新平台密集,创新人才集中的优势,争取更多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全面提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能力,持续产出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复制推广综合创新改革实验经验,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两区分别是内陆改革开放示范区和大都市宜居生活样板区围绕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率先在市场化改革,创新实验,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突破开创新时期内陆改革新经验,依托全方位开放渠道和高水平开放平台,提升完善开放门户核心功能,培育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的内陆开放型战略枢纽同时,围绕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之地,充分发挥经济区优越的自然禀赋,丰富的文化底蕴,强大的综合承载能力等优势,统筹生态,生活,生产空间布局,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大幅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103010也提出了到2035年——的长期目标经济区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城乡区域差距明显缩小,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经济区要素集中度,经济影响力和区域驱动力显著增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走一万亿步。
川南经济区十四五规划公布。
003010最近发布003010提出,到2025年,川南经济区经济总量达到1.1万亿元,这是万亿级台阶
十三五期间,川南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4828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7884亿元,占全省比重从15.9%提高到16.2%。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为7.5%,居五大行业之首
展望2035年,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将成为带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基本实现与全省同步现代化。
103010对川南经济区发展的定位是——。
川,滇,黔交界处的区域经济中心强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利用,扩大开放发展战略叠加效应,增强区域资源要素集聚,整合,转化能力,打造产业和人口优势承载地,打造辐射带动,服务川渝滇黔交界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中心
现代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坚持高端产业引领作用,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共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四川打开了通往南方的重要门户加快建设向南开放大通道,拓展对外开放渠道,提升开放平台能级,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南亚,东南亚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成为四川向南开放的主战场,排头兵
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发展绿色产业,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循环转变,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树立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
打造成渝地区新的增长极。
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十四五规划公布。
003010是前几天发布的003010提出,到2025年,川东北经济区将成为成渝地区新的增长极——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跨上万亿元台阶人均GDP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
高于全国全省,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2020年,川东北经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95.5亿元,是2015年的1.6倍,年均增长7.1%,总量位居五大经济区第3位。
《规划》对川东北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为——
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充分发挥经济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增强要素聚集和转化能力,构建现代产业集聚区,打造辐射带动川渝陕甘结合部的区域消费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
东向北向出川综合交通枢纽突出东向北向出川门户功能,加快对外大通道建设,强化与国家运输大通道无缝衔接,优化铁公水联运港以及物流集散中心等布局,构建水陆空立体综合交通物流枢纽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围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健全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长效普惠性扶持机制和精准有效差别化支持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弘扬传承红色文化,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强化区域内有机,生态,富硒特色农产品优势,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依托区域内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深度挖掘蜀道文化,红色文化,巴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规划》还提出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经济区实现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东向北向出川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巩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基本建成,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定位一区三地
攀西经济区十四五转型升级发展规划
《攀西经济区十四五转型升级发展规划》已于日前发布《规划》提出,到2025年,攀西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8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农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十三五 时期,攀西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224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774亿元。
《规划》对攀西经济区提出一区三地的发展定位,其中,一区是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创新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加快科技创新力量整合,重点突破钒钛,稀土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集群,全国重要的稀土研发制造基地。
三地分别是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清洁能源方面,将有序推进金沙江,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加快推进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推动风光水多能互补,建设清洁能源产业集群。
现代农业方面,将实施安宁河谷综合开发,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做强以特色水果,错季蔬菜,优质蚕桑,多彩花卉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建设全国知名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和粮食增产战略后备区。
康养旅游方面,将发挥四季阳光明媚,气候温暖宜人,自然风光绚丽秀美,民族风情多姿多彩的优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攀西文旅经济带和阳光生态经济走廊建设,打造世界知名的阳光康养休闲度假胜地。
《规划》还提出2035年的远景目标:经济区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钒钛,稀土深加工及应用技术位居世界前列,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普遍形成,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成全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范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出炉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已于日前发布在我省五大经济区中,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唯一没有提出经济总量目标,《规划》对其发展目标设定为:到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达到更高水平,建成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
十三五期间,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9%,2020年达到822.4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6.6%。
《规划》对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为——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贯彻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制度, 强化国土空间管控,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建立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探索生态资源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路径和模式,建设全国生态文明高地
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突出绿色生态,红色长征和特色民族三大主题,强化资源整合,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精品旅游景区,线路和品牌,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坚持绿色化,集聚化,品牌化发展导向,因地制宜成片成带成规模建设特色生态农牧业基地,促进农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农产品品牌和质量建设,提升农牧业现代化水平,建设经济效益好,增收带动作用强的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
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 科学有序推进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加快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提升能源输送能力,推进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建设,打造水风光多能互补的国家级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基地
《规划》还提出2035年的远景目标: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领先水平,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不断增强,特色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成为全国民族地区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