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保进行时:聚焦拓展特药目录、健康服务,73款产品停售“以退为进”

来源:证券之星
发布时间:2024-07-20 05:35
阅读量:15217
   

今年行至年中,多地惠民保产品已完成2024年产品新一轮投保,进入保障期。梳理各地产品来看,“加量不加价”仍是整体趋势,优化免赔额、拓展特药目录、增加健康增值服务等是主要优化方向。

需关注的是,据业内统计,目前累计有73款惠民保产品停售,占比约为25.70%,背后涉及部分参与主体养老保险公司退出、区域统筹以及市场的自我净化等原因。

“停售产品虽然占比不低,但更多的集中在惠民保市场发展早、产品数量多的地区”,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市场的自我优化和升级。

产品优化路径:降低门槛、拓展特药目录、增加健康服务

2020年以来,惠民保产品快速发展并不断迭代,一路高歌猛进覆盖到全国30个省份。目前,多地2024年版惠民保陆续完成投保,进入保障期。数年发展,惠民保产品持续探索、优化,但有支持也有质疑,

梳理看来,在保持普惠且价格稳定的前提下,今年的产品仍以“升级”为主线。

惠民保产品是否“值得”,特药目录的构成是用户关注的重点之一。今年,扩充特药目录是高频的升级趋势之一。如2024年沪惠保增加国内外特药种类,国内特定高额药品从去年36种扩增至41种,海外特药从去年15种扩增至28种,CAR-T治疗药品从去年2种增至3种,覆盖上海市民高发病种。

各地根据主要健康问题、理赔情况、应用范围等选择使用率高、普惠程度广的产品进行目录调整。业内人士指出,目录的增加,有助于提升药物的可及行、降低患者自费比例。

“从提高获得感的角度来说,需要提升产品保障内核”, 厦门市医保中心主任、一级调研员何建峰提出,“其中一个方向,是惠民保产品需要品牌化服务、增值化服务,用户在实践中不一定有理赔的需要,但可以通过健康支持服务获得超过保费本身的价值。”

更多的惠民保产品在2024年纳入健康服务,比如2024年度“春城惠民保”与合作机构向投保客户提供包括关爱服务、就医服务和药品服务等健康权益。再如“深圳惠民保”,新增免费洁牙服务、孤独症辅导课程、青少年健康直播、老年人阿尔兹海默症筛查和用药直播5项健康管理服务。

有的将健康管理相关服务纳入产品保障之中,拓宽保障范围,还有的将产品从“病后治疗保障”转向“病前预防、病中治疗、病后康复” 的全链条健康管理模式的转变。

一位健康服务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蓝鲸新闻记者表示,引入健康管理服务有利于从源头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支出,也有助于产品的可持续化,同时增加客户对惠民保产品的感知度和可及性,提升产品的续保率。

与此同时,“0免赔”也被市场关注。杭州近日推出的“杭州市民保2024升级版”,最大的升级点在于在全国惠民保中首创特定情形0元起赔,针对28种特定严重疾病和意外住院,免赔额降到0元。据悉,这28种疾病的普遍特点是疾病高发、病情严重、治疗费用高。

“这有利于提高产品实用性、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前述健康服务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在特定情形下设定 “0免赔”,进行保障细分下门槛的差异化设定,是对产品的细致化设计。

“起付线其实是不少消费者对惠民保选择不投保或者续保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当投保人患病,但未达起付线,对惠民保就会失去‘耐心’,近年来惠民保产品整体都在理赔数据积累和精算的基础上尝试调降起付线”,业内人士介绍道。目前产品也有特定情形下的“0免赔”,比如连续参保人群的特药医疗费用保障无既往症限制,按照一定比例实行“零门槛”报销;对于特定药品报销在规定赔付限额和赔付比例的情况下将免赔额设定为“0”等。

73款产品停止运行,可持续难题还是“以退为进”?

随着惠民保产品的迭代和成熟,在种种如拓展保障责任、增加健康管理服务、特定情形“0免赔”等“加量不加价”的操作背后,均指向关乎惠民保产品的赔付率和可持续性疑虑。

事实上,自2020年惠民保快速发展以来,已有多款产品在多重因素下止步。据复旦大学许闲教授课题组统计,截至2023年11月15日284款惠民保产品中,73款产品停止运行,占比约为25.70%。停售产品中,3款产品未正式运营即停售,48款产品存续1期17款产品存续2期,4款产品存续3期,1款产品存续超过4期。

从停售产品分析,2020年,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的定价和运营策略仍需探索,这一年上线的产品中超过半数停售。后期上线产品运营表现相对良好,但由于运营时间较短,运营表现需要持续观察。上线时间同样影响着产品存续周期。运营1期的产品中2020 年、2021年和2022年上线的产品占比分别为 68.75%、22.92%和8.33%。

背后停售原因,据课题组分析,其一,在于《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执行下,部分养老保险公司聚焦主业,调整业务布局,停售了单独承保的惠民保项目,并退出了共同承保的惠民保项目。

与此同时,近年来,在全省统筹的政策导向下,安徽、福建、湖南等多地在政府要求下将多款惠民保产品合并运营,以减少市场无序竞争,整合潜在投保人群也是原因之一。如安徽自2020年开始共推出10款惠民保产品,在2024年度所有产品并入省级统筹的“安徽惠民保”,停售率因此达到90%。

市场的自我净化也使惠民保进入动态调节的过程。一方面,当地的市场容量是惠民保产品成长的土壤,据统计,我国一线、准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惠民保平均停售率分别为15%、38%、43%、47%。此外,参与主体主动进行迭代和调整,也是部分产品停售的原因之一。

“惠民保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但发展态势显示出更加稳健和成熟的特点。” 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分析指出,停售产品虽然占比不低,但更多的集中在惠民保市场发展早、产品数量多的地区,“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市场的自我优化和升级。”

伴随着惠民保的发展与成熟,关于惠民保的可持续性,盈利性与普惠性的平衡,业内的研讨声音从未停止,涵盖鼓励探索覆盖带病体的专属创新性保险产品、建立特药目录“调进调出”动态机制、调整筹资和待遇标准等多维度。

“在秉持商业保险兼顾普惠属性的要求下,政府部门在引导当地惠民保规范运营后需要更多的探索多元合作模式,推动商业保险作为多元支付方的作用发挥。同时,商业保险公司和各市场参与主体应以惠民保为契机,遵循惠民保商业普惠保险属性的前提下,探索和开发更多的创新合作渠道”,许闲提出。

从近年来的产品来看,惠民保在持续迭代与优化,各参与主体也在持续探索,部分建言正在落地。逐步优化升级、寻找到成熟形态,惠民保需要更多时间。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ad555
ad111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联系QQ:2320534138
重庆大渝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097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