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西湖绸伞是最美的告别,也是重逢的祝福
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如果是纵观古今的酣畅,那闭幕式就是藉草攀花的相聚。从一朵金桂的深情开始,在(10月28日)完成一场壮阔的告别。
秋意渐晚,月白风清。七天的时间很短,短到仿佛耳边擦过的一缕风;七天的时间很长,长到让我们记住了这么多残疾人运动员如弄潮儿一样勇敢的模样。
“礼”“韵”“情”,是杭州亚残运会闭幕式的三个关键词。总导演沙晓岚说,这三个词中,最重要的,就是“情”。“乘梦飞 再相约”的夜晚,我们执起一把西湖伞,铺陈中国式的浪漫;我们礼敬一杯远行的茶,再诉相忆不相忘的离情;我们撒满漫天的金桂花瓣,见证“何日更重游”的道别时刻。
更美好的是,“残健共荣、同等尊重”有了最真挚的表达。这一夜,所有人都平等共享火炬熄灭的荣耀与深情。整场闭幕式演出,共有214名残障演员。她们是回旋碧波上的荷花姑娘,他们是畅然天地间的谦谦君子,她们是舞动江南韵的桂花仙子……在各位参演演员身上,大家都看到了昂扬的自信、蓬勃的能量和“逐梦折桂”的精神。
正如亚残奥委员会主席马吉德·拉什德在闭幕式上所说,“这是有史以来最盛大、最精彩的一届亚残运会,杭州无与伦比!我们一定还会再来杭州!”此刻,我们“心相约,梦闪耀”,期待再续“阳光、和谐、自强、共享”的精彩华章。
听障女孩执起最美的告别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闭幕式的第一个节目中,一个身着黛绿旗袍的听障女孩执起一把西湖绸伞,在碧波之间激起无数荷花花瓣。这是最美的告别,也是未来重逢的祝福。
这个听障女孩的表演者,是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汪伊美。汪伊美出生后4个月,一场高烧带走了她的听觉。“如今,我一个耳朵安装了人工耳蜗,另一个耳朵戴着助听器。经过自己的努力,平时说起话来,和普通人已没有太大区别。”她自信地说。
2005年的央视春晚,一段金光闪闪的《千手观音》舞蹈让全国观众为之震撼,8岁的汪伊美也被深深地吸引了。“《千手观音》的美彻底征服了我,我也希望自己能和这些听障姐姐们一样自信起舞,一样了不起!”汪伊美就此开始了自己的舞蹈之路,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考入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变成了团里年龄最小的舞蹈演员。
为了学习更多的东西、看见更大的世界,汪伊美先后考进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表演专业。本科毕业之后,她又重返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收到杭州亚残组委导演组邀请的时候,我正在敦煌表演情景音画剧《千手千眼》。”在剧中,汪伊美饰演主角妙善,也是剧目中《千手观音》部分的领舞。从团长邰丽华手里接过“千手观音”的衣钵,她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千手千眼》一共要演100多场,我当时演到60多场,就第一时间赶来了杭州。”
自九月中旬进入“大莲花”后,汪伊美就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紧张排练。梦向天涯须记认,红罗伞下绿罗裙。昨夜(10月28日)的“大莲花”,汪伊美手执一把西湖绸伞,在荷花丛中回旋起舞。百把绸伞灿然点亮夜色,如金线勾勒出一幅离情缱绻的画卷。这一夜,她与51位听障舞者一起,在手语姐姐的帮助下,完成了一场盛大而悠长的告别。
盲人电影义务讲解员的“好声音”
闭幕式火炬熄灭仪式上,“中华第一舟”从八千年前穿梭而来,载着两名听障儿童和一名健全儿童,一起畅游时空,向火炬“桂冠”前行。
“巨大的玉鸟飞过的地方,有点点星光闪烁,汇聚成残疾人运动员拼搏的身影,让人感动、久久难忘……”主火炬台下,盲人电影义务讲解员杜诚诚正在为视障群体同步讲述火炬熄灭的过程。
这是前所未有的熄火方式,也是亚残运会独一无二的情感表达。杜诚诚用温情而澎湃的讲述,帮助残疾人与健全人一同“见”证火炬的熄灭,共抵梦想的彼岸。
杜诚诚从小患有神经纤维瘤。2009年,她因左腿病情恶化,不得不接受高位截肢手术。
杜诚诚说,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更想为别人撑一把伞。“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社区残疾人协理员。2010年,我听说武汉市残联要在每个区建立盲人电影院,就不假思索报了名。开始为盲人义务讲电影,这一讲就是14年。”
杜诚诚与杭州亚残运会的“相遇”,是在不久之前的“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上。当时,杭州亚残运会闭幕式总导演沙晓岚也参与了这次活动,被杜诚诚的现场分享深深打动。“她为盲人义务讲解电影的故事,也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决定把盲人电影带到杭州亚残运会闭幕式上。”沙晓岚说。
“主火炬下,当镜头扫过来,我看到大屏幕上的孩子们,头向上昂扬,眼角向上翘起,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他们被全社会关爱着,也被更多人看见了。”杜诚诚激动地说,万物皆有裂痕,就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这一夜,我是孩子们的眼,他们是我的光。我为他们骄傲,也为自己的青春骄傲。”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